2019年度中國專用汽車行業發展報告(上)
年度行業發展概況

2019年我國專用汽車及普通自卸車、半掛車八大類產品累計生產336.63萬輛,同比增長36.36%(見圖1),其中廂式類專用汽車累計生產85.54萬輛,同比增長6.4%;罐式類專用汽車累計生產15.48萬輛,同比增長24.9%;專用自卸車累計生產10.13萬輛,同比增長5.4%;倉柵類專用車累計生產3518萬輛,同比增長14.9%;舉升類專用車累計生產7.38萬輛,同比增長41.4%;特種類專用汽車累計生產8.88萬輛,同比增長5.6%;普通自卸車累計生產35.55萬輛,同比增長4.0%;半掛車累計生產138.48萬輛,同比增長109.8%。從車型噸位上分,重型(包括超重型)車占60.32%、中型車占3.31%、輕型(包括微型)車占36.36%,與去年同期相比重型車比例增長11.92%,中型車下滑0.78%,輕型車下滑11.14%。
專用汽車行業統計數據依據企業上傳汽車產品合格證進行采集,從行業實際調研情況來看因GB7258中部分條款實施的影響,造成2019年行業數據特別是半掛車統計數據失真虛高嚴重,不排除后期重新修訂的可能。
政策、標準導向
專用汽車行業發展受國民經濟及行業管理政策影響明顯。近年來行業管理政策調整進入高頻期,行業管理在“放、管、服”的總體思路下,圍繞高質量發展、產業升級出臺多項政策,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從終端市場反饋來看,新政策的出臺加快了車輛的更新換代,推動了近年專用汽車行業來政策性市場的發展。
歸納2019年的政策影響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一)投資、準入管理
主要包括:《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2018年11月27日發布,2019年6月1日實施)、《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準入審查要20求》(2019年1月3日發布,6月1日實施)、《道路機動車輛產品準入審查要求》(2019年1月3日發布,6月1日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2019年10月30號發布,2020年1月1日實施)、《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2018年12月10日發布,2019年1月10日起施行)等。
政策影響:加強汽車產業投資方向引導,優化行業結構。限制普通運輸類重復建設,鼓勵行業向高技術產品發展。同時完善產能監測與預警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合理投資,提升對汽車投資項目管理服務能力。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明確企業主體責任和各級政府部門監管責任,建立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加強違規項目查處和問責。
(二)優化運輸環境
主要包括:《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施方案》(2019年5月16日發布)、《關于加快道路貨運行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2019年4月21日發布)等。
政策影響:有利于遏制超載超限等違法行為,提高貨車通行效率。減少各個環節對貨運行業的束縛:深化貨運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可提高運輸效率,加快車輛裝備升級改造:在積極穩妥淘汰老舊柴油貨車的同時,可以促進新車的銷售。
(三)提升產品管理
主要包括:關于執行GB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第1號修改單的通知(2019年8月12號發布)、《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管理辦法》(2019年11月28號發布,2020年1月1日實施)、《常壓液體危險貨物罐車治理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等。
政策影響:引導專用汽車產品向安全、節能、環保方向發展,淘汰平板自卸半掛車等因歷史原因形成的不符合規范的車輛產品。對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的?;奋囕v及常壓液罐專用汽車產品進行專項治理,減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四)新能源專用汽車推廣
主要包括:《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2019年3月26號發布)等。
政策影響:純電動貨車補貼標準大幅降低,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幅度大于50%,同時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門檻也有所提升。取消地補,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
行業發展現狀
(一)企業數量及產業布局

截止2019年12月(《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327批次),我國專用汽車、半掛車及普通自卸車八大類公告內企業有1600余家,在產企業1362家,全年新增專用車企業219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3.03%(見圖2)。從產業布局來看山東是我國專用汽車生產第一大省,省內在產企業達到348家(見表1)。專用汽車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我國中、東部地區。在產企業前5的省份,占全國總生產企業的58.12%(山東384家、湖北128家、河北118家、江蘇118家、河南85家)。

近年來專用汽車產業投資熱情高漲,各地方政府也愿意接納新項目落戶本地,同時也給予了很大的優惠政策,加之產業準入政策相對寬松,因此大批企業進入行業生產,推動了行業的發展。通過調研,新增企業主要由相關機械加工企業、專用汽車經銷商、專用汽車修理廠以及部分新能源商用汽車生產企業構成。從調研的情況看部分新企業以傳統運輸類專用汽車、環衛類專用汽車等為切入點進入行業生產,研發能力相對不足,行業內重生產輕研發趨勢依然比較明顯。
從長遠來看,我國專用汽車生產企業沒有保持較高增長數量的基礎支撐,同時行業內龍頭企業正逐步進行產線的升級改造,產能釋放更加迅速,普通運輸類產品產能過剩情況比較明顯,中小企業生存壓力加大。加之受國內汽車行業總體發展偏軟影響,地方政府在引進新企業力度會有所減慢。
(二)噸位構成比

專用車輛噸位構成比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貨物介質的變化,國內交通設施的改善等因素而變化的,是反映產品變化的一個重要指標。2019年受半掛車產量增長影響,重型車比例上浮明顯(見表2)。但由于數據虛高重型車實際比例應低于數據反饋情況。從長遠來看我國運輸結構調整正穩步推進,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更多依賴鐵路及水路運輸,公路主要承擔點對點的支線及城市配送。因此,輕型車數量會逐步上升。
(三)行業產量

2019年我國專用汽車及普通自卸車、半掛車八大類產品累計生產336.63萬輛,同比增長36.36%(見圖3)。其中廂式類專用汽車累計生產85.54萬輛,同比增長6.4%;罐式類專用汽車累計生產15.48萬輛,同比增長24.9%6;專用自卸車累計生產10.13萬輛,同比增長5.4%;倉柵類專用車累計生產35.18萬輛,同比增長14.9%6;舉升類專用車累計生產7.38萬輛,同比增長41.4%;特種類專用汽車累計生產8.88萬輛,同比增長5.6%;普通自卸車累計生產35.55萬輛,同比增長4.0%;半掛車累計生產138.48萬輛,同比增長109.8%。
2019年專用汽車及普通自卸、半掛車八大類產品均實現同比增長影響因素包括:
一、我國經濟總體平穩,各大類車型需求基數穩定。同時執行國VI排放淘汰國Ⅲ車型,車輛替換需求明顯。
二、治超以及調整貨車高速公路計費方式優化貨運公路環境,統一由計重收費調整為按車(軸)型收費,刺激了對輕量化運輸車的需求。由于抑制超限、超載后的運量釋放需要更多的合法依規的車輛來消化釋放的運力,加大了對運輸車輛的需求。
三、基建投資是刺激經濟發展,拉動工程類專用汽車需求最直接方式。2019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43624億元,發行速度及規模較往年有大幅提升。地方債券的發行、使用對補短板、穩投資、擴內需有重要作用。同時依法合規籌資也推進了政策支持的重大項目建設,民生工程正常開工。

從行業月度數據來看,2019年我國專用汽車行業產量情況呈現兩頭高,中部穩的發展態勢(見圖4)。這與往年的生產節拍基本一致。年頭大量基建工程開工對工程類專用汽車需求比較旺盛,進入到二、三季度受經濟調整及環保治理影響,行業需求小幅下滑。進入四季度普通運輸類掛車迎來生產高峰,由于GB7258-2017中要求對危險貨物運輸半掛車、三軸欄板式和倉柵式半掛車標配盤式剎車及空氣(氣囊)懸架,并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車輛使用成本大幅提升。因此大量產品需求提前釋放,全年半掛車產量達到歷史頂峰(見表3)。


專用汽車產品眾多按照產品用途來分主要有運輸類專用汽車及作業類專用汽車,普通運輸類產品結構變化不大個性化需求相對要求較低易于實現規?;a降低成本。從企業產量分布來看我國66.96%的在產企業年產量低于1000臺,而行業內企業平均年產量約為2500輛/家(企業平均年產量=行業產量/在產企業數),因此多數企業并未形成有效的規模效益(見圖5、6和表4)。


本文轉載自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如有侵權,請通知我們刪除。本文觀點不代表專汽通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