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互聯網周刊》、eNet研究院、德本咨詢聯合發布2021中國智能制造50強排行榜。其中,中聯重科憑借“工程機械先進制造智慧智能”成功入選。

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成為企業搶占發展機遇的制高點和主攻方向。近年來,中聯重科運用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生產更智能
2021年,中聯智慧產業城首開挖掘機園區中大挖裝配智能產線建成投產,“挖掘機械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項目入選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揭榜單位。中聯智慧產業城的各產品線主機園區及關鍵零部件園區目前已全面開工建設。這座總占地面積超10000畝,總投資約1000億元的產業城,將“看得見的智慧”和“看不見的智慧”相融合,匯聚300條智能產線,600多項產線專利技術,建成后將形成以4大主機園區、4大關鍵零部件中心和8大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1個國際標準秘書處為核心的先進制造產業集群,成為全球領先的高效之廠、生態之園、智慧之城。
此外,中聯重科塔機智能工廠全面開園投產,進一步夯實了塔機全球第一的產業基礎;還有常德關鍵液壓元器件(液壓閥)智能產業園全面建成投產,攪拌車智能工廠開園投產;高端液壓油缸、工程車橋、農機常德及馬鞍山基礎施工機械等智能制造園區也正按計劃有序推進。中聯重科智能制造已經由主機產品向關鍵零部件生產覆蓋,逐步駛入發展快車道。
中聯重科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持續推進了涵蓋全制造流程150余項行業領先的智能制造技術在智能產線落地應用,完成56項全流程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在智能產線成功搭載,加速制造環節智能化升級換代,其中25項先進技術為行業首創,全面推動公司智能化引領行業發展?!?/p>

產品有智慧
在工業互聯網的背景下,中聯重科在全行業率先提出“產品在網上、數據在云上、服務在掌上”的戰略方針,以產品智能化為突破口,全面聚焦產品智能化,讓機械設備“能感知、有大腦、會思考”,實現機械的“自診斷、自調整和自適應”,不斷推進智能制造。當前,中聯重科產品4.0工程已經邁入4.0A創新工程新階段,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將進一步提升。目前,中聯重科已推出400余款智能化產品,并正加速由單機智能向人機協同、機群協同、智慧工地轉變。
以基于人機協同的智能挖掘機器人為例,該產品應用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技術、無人駕駛等先進技術,不僅能和操作人員交流互動、自動作業,還能夠看得懂手勢指令、聽得懂語音指令、自動精準執行動作。作業時,智能挖掘機器人把施工場景及任務的三維模型輸入到挖掘機的智慧腦進行全局分析,并自動行駛到目標點、自動作業。對于復雜施工任務,操作人員可以用自己的手臂動作和語音控制進行引導,挖掘機就能跟隨手臂動作,精準作業,甚至實現一人操控多臺智能裝備協同作業。
智能園區、智能工廠、智能產線建設相繼落地,智造技術轉化應用,智能化產品不斷涌現,中聯重科正立足工業本質,加速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全面轉型升級,以先進之姿引領行業未來發展。
本文來自專用車時代的用戶投稿,不代表專汽通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mtcrimlaw.com/208463/